3月份美国医药产品进口额飙升至创纪录的530亿美元,企业纷纷囤积库存以防特朗普对该行业加征关税。医药产品进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0%,较2月份几乎翻倍,创下美国人口普查局自2002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抢购成品药及其原料的行为,是特朗普对美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如何重塑全球商业格局的最早迹象之一。虽然特朗普尚未宣布针对医药行业的关税,但在美国政府上月启动相关国家安全审查后,企业已开始为可能实施的关税做准备。

美英两国上周表示将迅速就药品及原料的"显著优惠"关税待遇进行谈判。该承诺将取决于华盛顿对医药行业的审查结果以及英国对供应链安全要求的遵守情况。
3月份进口额中有280亿美元来自爱尔兰,高于去年同期的55亿美元。部分受都柏林相对较低的企业税率吸引,多家美国制药公司在爱尔兰设有生产基地。作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出口国,爱尔兰拥有约50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药厂和生物制药厂。
摩根大通的Abiel Reinhart表示,品牌药开发商"可以利用现在建立的进口库存来缓冲关税影响,同时扩建美国本土产能"。他指出,特朗普政府时期降低的美国企业税率减少了在欧洲生产的部分动力,但补充说"由于过去的投资,欧洲的产量仍然很高"。
多家美国制药集团近期宣布了扩大本土生产的计划。礼来公司2月份公布了270亿美元投资计划,强生公司3月表示将向四家工厂投资超过550亿美元。礼来首席执行官在本月财报电话会议上告诉投资者,完成制造计划后,公司将"能够完全通过美国设施供应美国市场所需药品,并增加出口药品数量"。
其他美国制药公司强调已具备强大的本土生产能力,并建立了应对贸易政策波动的机制。大型生物科技公司渤健在一季度财报中表示"在美国拥有重要生产基地",辉瑞首席财务官告诉分析师公司已成立"跨职能团队"分析当前"多变环境"下的潜在结果。
默克首席执行官Rob Davis向分析师表示,虽然公司"受关税影响最大"的是其畅销抗癌药Keytruda,但美国的库存足以维持到2025年底。
行业人士已对医药关税的影响发出警告,强生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这可能导致药品短缺。由于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协定,美国目前对许多医药产品不征收关税。
欧洲制药公司也在增加对美投资以应对关税威胁。阿斯利康本月表示计划在现有11个美国生产基地基础上追加投资,包括将欧洲生产的产品转移至美国。英国上市公司葛兰素史克计划未来五年在美国投入数百亿美元用于制造和研发。
都柏林记者Jude Webber补充报道